【聯合報╱楊湘鈞】

冀求揮別鼠年的經濟陰霾,「牛(扭)轉乾坤」大概是過年期間聽到最多的問候祝福語了;股市「北極熊」當道,股民們盼望「牛氣沖天」、「牛市再現」,自也不在話下。然而,眾多牛年應景吉祥話語中,最值得省味的,卻莫過於星雲大師的「生耕致富」一語。

許多人受到成語「深耕易耨」影響,乍見之下還以為是大師誤將「深」耕致富寫為「生」耕致富。其實,星雲大師每年寫的春聯都有其字面以外的意義,比如豬年是「諸(豬)事圓滿」、鼠年是「子(鼠)德芬芳」。「深」固有其意,但「生」卻更貼近牛年,也更富禪機。

從字面來看,「生」字不就是立於一方田地的一頭耕牛?光論字形,「生」就要比「深」更能突出耕牛的辛勤耕耘;進一步言,凡事盡自己最大努力去「深耕」固然重要,但「生耕」卻還告訴我們,更要腳踏實地、一步一步去達成目標。

為何要寫「生耕致富」?星雲大師說,他成長自貧困家庭,父母教導他勤勞的性格,更體會到「生耕致富」的道理,因為要維持生命、增進生活、好好生存,才能增加收穫;他更進一步詮釋,一塊田地要有生機才會有收穫。

確實,單有「深耕」仍不足,更要立定「生機」這個更重要的目標。就以農事來說,深耕一畝田固然可換得爾後清除雜草的輕鬆,卻不見得必然與豐收劃上等號,因為人們常常忽略了一件事:地力總有窮盡之時;或許可以利用各式化肥補充一時的地力,但適時讓土地順應自然地休養生息,才是永續經營的正道。

農事如此,事業、國事何嘗不是?一味的追尋高度成長、密集開發,一味的謀最大利益、走最省成本的捷徑,卻忘了永保生機的重要,豈不正是另類的揠苗助長?


值此泡沫破滅後的低潮時刻,或許正是天賜的良機,讓我們再躍起之前能先靜下心來想想,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機,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鋼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